返回中国宇航学会首页

新闻与通知

“展会员风采,弘航天精神”之五——中国宇航学会青年托举专家:曾德国

更新日期:2020.05.22  17:35:01

中国宇航学会密切联系和有效服务广大会员,积极创新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激发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会员提升综合实力搭建广阔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学会在开展富有特色和个性化会员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鼓励广大会员充分展示学术特性、实现自我价值、弘扬航天精神,引导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航天梦、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近年来,一批优秀会员脱颖而出,他们锐意进取、创新实干、执着追求,在航天领域的各条战线上奉献着光和热。中国宇航学会现推出“展会员风采,弘航天精神”专栏,陆续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曾德国,男,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现任航天科工集团某中心主任、航天科工一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先后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航天科工集团十大“杰出青年”、航天科工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入选中国科协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航天科工集团“青年院士后备人才”“青年创新型拔尖后备人才”等。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1本。

中国宇航学会会员  曾德国

曾德国来自于天府之国四川,本硕博均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求学期间,完成多个软硬件项目,并提出新型的接收机处理架构与算法,该架构获得了多个国家级项目的支持。

2012年博士毕业后,曾德国加入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从事算法研究工作。结合实际,在信号处理方法方面提出了多套先进处理算法,并积极应用到航天设备当中。后期,根据航天科工集团的战略部署,他积极探索四项基础性技术之首的微系统技术研究,研制的多款产品在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功耗均有50%~90%的降低,拓展了产品的应用领域。2017年,作为主要创建人之一,带领团队对某领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攻关,从单项技术、体系各个层面展开突破,多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制的多款人工智能产品投入实际应用,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曾德国不仅关注于航天设备的研制,在产学研融合方面也开展了多项尝试。研制了国内首套ETC电磁环境监测设备,对高速公路的电磁环境尤其是有意干扰的环境进行监测,对肇事者进行精准定位,为交通稽查提供了可靠支撑。此外,在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以来,曾德国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在保护用户隐私前提下,将手机归属地判定系统应用于抗疫防控中。

曾德国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分享

2015年,曾德国受中国宇航学会推荐,顺利入选中国科协首批青年托举工程并带领团队不断前进。组建的天信青创室先后获批为航天科工集团首批青创室、首批青年示范创新工作室,并获批为江苏省首批青年创新工作室,多数成员已成长为多领域专家。

在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三大精神指引下,曾德国与各位青年专家一起,积极绽放思维火花,在追逐“航天梦”的道路上奋力前进。